🌊 当噪音占领海洋,我们是否还能听见它们的声音?
台湾西部海岸,离岸风电迅速扩张。但这片开发热点,正是中华白海豚最后的栖息地。不到50只的族群,正面临长期不断的水下噪音和生存威胁。
《鲸之声》透过鲸豚病理与声音研究者杨玮诚的视角,揭示海面之下的真实景况,也提醒我们:在发展绿能的同时,是否还有空间容纳其他生命?
🎬 一段鲎类复育的旅程,看见岛屿失落的记忆
《鲎会有期》(暂名)以台湾本岛的鲎类复育行动为主线,穿梭于文化、环境与历史之间,拼凑这段逐渐被遗忘的台湾与鲎交织的记忆,同时呈现复育现场的艰辛与希望。
🐚 被遗忘的活化石
当人们谈论台湾的海洋生物时,多数人会想到鲸豚、海龟、鲨鱼与螃蟹,却很少有人记得“鲎”这种宛如活化石般的存在。这种在地球上存活超过四亿年的古老生物,曾广泛分布于台湾本岛的北海岸与西部沿海,并深植于当地的宗教信仰与生活文化之中。然而,随着人类对海岸的大规模开发,鲎的栖息地逐渐消失,本岛族群也日益凋零,如今仅偶尔留下少量目击记录。
🔍 拍摄契机:从一则校园计划开始
本片起于导演对一项校园鲎养殖计划的关注,进而展开对台湾本岛鲎类复育历程的长期纪录。镜头追随三位重要行动者的脚步,拼凑出鲎与这座岛屿之间被遗忘的记忆。
✧ 守鲎者一:鲎宫与苏银添
在嘉义海岸,环境运动者苏银添三十年如一日守护家乡的海岸线,成立“鲎宫”收容中心,致力于稚鲎的野放与复育。他的行动,是对海洋环境的长期承诺与期望。
✧ 守鲎者二:鲎博士杨明哲
同时,全台唯一研究鲎的杨明哲博士,独自奔走于各地海岸,从沙滩到泥滩,从田野调查到历史文献,重新连结鲎与台湾文化的深层脉络。
✧ 守鲎者三:基隆与下一代的记忆
在北部的基隆,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推动“鲎知鲎学”计划,带领学生亲自养殖稚鲎,从教育现场唤起对自然生态的关注。基隆,这座曾被称为“鲎江”的城市,也因鲎的再现而重新回望自身的历史。
🌊 一场穿越时间的生态旅程
《鲎会有期》不仅是一部关于鲎的生态纪录片,更是一趟穿越文化、历史与环境的追寻旅程。在面对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人类世中,本片邀请观众重新凝视我们与自然之间,那段曾经紧密却逐渐断裂的连结。
关于张弘榤导演
1991年出生于台北,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应用媒体艺术研究所,自学生时期起便投身纪录片领域,现为独立纪录片导演。
以好奇为出发点,用影像探索世界,聚焦那些我们曾耳闻却不甚了解的人事物,试图让大众看见那些不被理解的脉络,相信“看见”才能“理解”,作品擅长以人物纪录片切入各类议题。
过往作品涵盖职业棒球选手、女乩童、鲸豚保育、同性婚姻等多元议题内容。
2022.10 《鲸之声》
2021.10 《黎明到来那一天》
2020.06 《鲸在八斗子》
2020.05 《挥舞吧彩虹旗》
2018.06 《神姬》
2014.04 《鲸与象》
2012.08 《站立》
💰 资金运用说明
目标金额:USD 7,000 元
- 40% 将捐给「中华鲸豚协会」,用于鲸豚的救援与保育工作。
- 60% 将用于导演张弘榤新片《鲎会有期》(暂名)的后期制作,包括剪辑、调色、混音、字幕与格式转换,确保作品以正式版本进入公开放映与典藏。
🎁 回馈方案
1️⃣【支持方案】
💰 USD 7
列名於《鲎会有期》(暂名)鸣谢名单,小额支持导演创作。
2️⃣【非企業公播方案】
💰 USD 170
- 仅限非企业购买,《鲸之声》公播授权(100人以内)一场
3️⃣【企業公播方案】
💰 USD 340
- 仅限企业购买,《鲸之声》公播授权(100人以内)一场
- 《鲎会有期》(暂名)鸣谢名单列上企业赞助 Logo
4️⃣【天使方案】
💰 USD 1,700
★ 若募资金额未达标,仍会执行回馈方案。
联系方式:
📍 官方社群:
張弘榤
張弘榤
張弘榤. 747 likes · 29 talking about this. 歷年作品 紀錄片作品 2022【鯨之聲】導演 攝影 2022 新北市紀錄片節-第一屆齊柏林環境紀錄獎 2022 CCDF-13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 入選 2022 第十二屆新北市紀錄片節 首獎 2021【黎明到來的那一天】 導演 攝影 2017 國藝會視聽媒體藝術類2017-2期常態性補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