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代獨立樂團 debloop
歷經兩年慢慢累積、摸索出形狀的樂團計畫,
終於在 7/18 推出首張專輯《Puffer Bone》!
上個月也在 The Wall 完成新專輯的第一場專場!
感謝每一位來現場的人!
很期待把我們的音樂分享給全世界!

《Puffer Bone》收錄了 8 首歌,
是我們這段旅程的全部聲音。
混亂的、溫柔的、誠實的、崩潰的。
【debloop 成員】
主唱 Suka|吉他 Nick Lai|貝斯 Stu Wu
鍵盤 Kaichen|鼓手 BG

這只是開始,謝謝每個願意聽見我們的人。
更多現場演出見,Taipei Rock n Roll!!!
【活動資訊】
活動日期:08/28 (四)
活動地點:左輪 Revolver ( 羅斯福路一段1-2 號 )
演出陣容:debloop +音速死馬 X 陳穎達(音速達達:鐵達尼的達?
活動時間:OPEN 19:30 / START 20:00
活動票價:
預售票 $ 550 ( +Drink & Giloo 30 天觀影序號 )
現場票 $ 650 ( +Drink )
★ 預售票購票即贈「Giloo 全站 30 天免費序號」★


【特別嘉賓】
音速死馬 X 陳穎達

Sonic Deadhorse
音速死馬:鄭各均
台灣以真實器樂結合 Controllerism、體感裝置、
即時影音互動的一人 Audio / visual 組合。
音速死馬的即興除了靠練習與肌肉記憶,
還有大量的即時資訊彙整與異質物件的符徵重構。
對我來說表演者的身體性不單單反應在內容上,
同時也追求一種 post-coltrane 般內觀的維度,
不打破結構,而是重定義結構,
不跳出框架,而是讓框架變得更柔軟更有機。
將隱喻的符號結構轉化為聲響具象化,
所有聲音發聲的關連皆非必然,
用一種被遺忘很久的結構化美學思維,
以"音階"以及"發聲物件:為方法方法拆解對符徵以及文本的刻版想像,
非線性但有秩序的重新組織排列,
透過簡單的訊號的串連社會化單純不可預測的噪音,
以及那些潛在符旨轉化的再現。
所有關於現場的一切是為了創造,而不是再現。
當本我可以在一場演出中被形塑 ,
就不會強求與觀眾或環境的反饋,
而這一切都關乎自我實踐。
入圍經歷
第 4 屆金音創作獎
- 入圍 最佳電音專輯獎:《When I Witness Your Fucking Sorrow》
- 入圍 最佳電音單曲獎:《5 Step To Exhaust》
第 14 屆金音創作獎
- 入圍 最佳樂手獎:以作品《後設時空共構 Meta, Construct within’ Spaces》擔任樂手(吉他、吉他合成器、電腦編程、現場電子)
第33屆金曲獎
以百合花樂團專輯《不是路》為製作人與編曲者,共同入圍以下獎項:
- 最佳專輯製作人獎
- 最佳編曲人獎
多重樂團身分
三牲獻藝
與柯智豪、黃凱宇(fish.the)共同組成的創作團體,以融合「台灣廟會音樂」與電子音樂為核心的跨界混種計畫,具有實驗性與文化探索意味。
非/密閉空間
與薩克斯風手謝明諺(Minyen Hsieh)共同組成,
將即興、爵士、電子及嘻哈等元素交融作用的團體,
而不時會加入影像操偶師邱群。
擅長打造音聲與存在維度不斷變化和前進的無限空間。
2020 年以實驗電子及即興音樂入圍,
並拿下金曲獎「演奏類最佳作曲人」及「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」。

陳穎達
從事吉他演奏與音樂創作多年,跨足爵士樂、自由即興、後龐克、前衛搖滾以及管弦樂與室內樂的寫作。至今已發⾏的四張專輯:『R.E.M MOODS』、『動物感傷』、『離峰時刻』與『你聽過Beige嗎』皆入圍⾦音創作獎,其中獲得第六屆的「最佳爵士單曲」、與第九屆的 「最佳爵⼠專輯」︒
2012年畢業於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學院,返台後活躍於樂壇。
曾受邀至:婆羅洲⾳樂節、札幌爵⼠週、澳⾨爵⼠週、台北爵⼠音樂節、台中國際爵⼠音樂節、台南貴⼈人散步等活動演出。
2021-2024 年旅居紐約,陳穎達四重奏的新專輯『Live Without Irony』將於 2025 年 10 月 14 日發行,而與鼓手尊龍組成的「露露樂團」也正蓄勢待發。
📩 聯絡方式
有任何問題,歡迎聯繫我們
📍 Giloo 客服信箱: [email protected]